夏天特別多!衛生間的「小飛蟲」是什麼 它的危害超出你想象:教你3招消滅

  • 2024-04-28 15:43

夏天還沒徹底來臨,蒼蠅蚊子就先一步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中,令人煩不勝煩。

但要論危害性,蚊子的毒性,蒼蠅的噁心,都不及容易被人忽視,個頭比蒼蠅小,身體比蚊子寬的小飛蟲。

很多人發現,不經意間,家裡的牆上、衛生間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小飛蟲,它們看起來很無辜弱小,輕輕一拍、一捏就能死亡。

但它們好像無法被消滅一般,冬天蒼蠅蚊子都不再出沒,這些小飛蟲卻還在家裡……

小飛蟲有自己的名字,學名為蛾蠓,又名蛾蚋,它們的危害可不小!

人類被蛾蠓害慘了

牛在地上吃草,身邊嗡嗡叫著,尾巴甩起來驅趕著要趴在身上的飛蟲,但仔細看就能發現牛背部的皮膚上隆起了許多小疙瘩、小孔,這就是牛皮蠅蛆病。

蠅蛆病可不只出現在牛的身上,人也會感染這類病症。

戶外攝影師小張2018年春節前2個月,到秘魯熱帶雨林旅拍,沒想到回國後背部就開始出現瘙癢。

他原以為是被蚊蟲叮咬後簡單地發紅、發炎,吃幾粒消炎藥就能恢復,誰知道情況一天比一天嚴重,他有時候把手伸到後背摸患處,竟然還能感覺裡面像有蟲子在蠕動。

皮膚里長蟲子?這可不得了。春節前的一天,他就急忙來到醫院感染科就診。

醫生確診,患處的皮膚裡面真有蟲子。

準確地說,在皮膚裡面的是蠅蛆!

小張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,跟他在南美旅遊時被「蒼蠅」叮咬的經歷有關。

最後,醫生用血管夾把蟲體一一夾出來,做抗感染治療,才使小張慢慢恢復。

這樣說來,小張得蠅蛆病情有可原,畢竟他去過的地區本身就蚊蟲多,但97歲老太,又是什麼原因患上蠅蛆病的?

老人的情況遠比小張的情況嚴重得多。同樣是2018年,老人最開始左臉腮上長了一個黑斑,並沒有太大的感覺。

可隨著黑斑變成結痂,老人臉上的疼痛感變得明顯起來,她一直吵著臉疼,童先生夫婦就帶著老母親到當地醫院看診。

許是當地醫院的醫生經驗不豐富,得出了結痂處是乾疤的結論,老人的病情就這樣耽誤了。

等老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,疼得難以忍受到醫院醫治時,她的左臉已經裹了一層紗布,而在紗布的下面,肉眼能看見幾十條蛆蟲在爬動。

經過專業檢查,醫生髮現老人臉部的病變直徑居然有3-4厘米,那些生長在皮膚里的蛆蟲有的直徑在2-3毫米,也有5-6毫米的。

由於老人的情況比較嚴重,年齡較大以及蛆蟲的繁殖能力強等多重考慮,清創分為兩次進行。

第一次,醫生清除了30多條後,後面又進行了2個小時的手術,才確定把殘餘的蛆蟲清理乾淨了。

但此次蠅蛆病帶來的影響,將伴隨老人走過接下來的時間。

後來,根據老人的描述,醫生判斷引起蠅蛆病的元兇,就是家裡不起眼的蛾蠓。

蛾蠓的危害遠不止於此。

此前,一隻蛾蠓落到了吳先生的左眼皮處,他隨手拍了一下竟然對身體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傷。

因為很短的時間內,他的左眼開始紅腫疼痛,最開始醫生判斷失誤,他的視力很快降到了0.02,並且出現了綠膿桿菌感染,眼部及周圍出現潰爛。

最終,因感染有擴散到腦部的風險,吳先生不得不摘除左眼球保命。

看到這裡,你還覺得蛾蠓是無害的小飛蟲,任由它們在家裡飛來飛去嗎?

蛾蠓從何處來及預防措施

別看蛾蠓喜歡趴在牆上,飛不高也飛不快,但它們的來處主要在地漏、衛生間的排水管道以及以及化糞池等藏著污穢的地方。

可以說,從成為一個幼蟲開始,它們的身上就攜帶病菌,之後的化蟲為蛹,化蛹為小飛蟲的全過程都離不開骯髒和病菌。

即使變成小飛蟲,它們喜歡的還是骯髒和污穢的東西,但也會出現在廚房、卧室以及客廳,所有它們能飛進去的地方,落在食物、水和人的身上。

人吃到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後容易引起腸胃不適,或患上胃蠅蛆病。它們還能寄生在人體皮膚下,繁殖並危害人體健康。

既然蛾蠓的危害這麼大,將它們全都消滅了不就沒有事情了嗎?

李女士,每天都要在衛生間里與蛾蠓戰鬥,每次都能拿蒼蠅拍打死幾十隻,但第二天又是滿滿一牆。

蛾蠓的繁殖能力大得驚人。

一隻成年的雌蟲一次能產下240粒蟲卵,而人眼能看到的卵塊里大約就有幾十到上百隻。

當家裡出現蛾蠓時,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,已經有成千上萬隻蟲卵了,它們的生長時間也短,由蟲卵到我們看到的小飛蟲只需要十幾天的時間。

所以,李女士通過打死的方式,永遠無法徹底將蛾蠓消滅。

那麼,家裡出現蛾蠓後,我們該怎麼做?

拍打會將能看到的蛾蠓消滅,之後是清理家裡潮濕的地方,儘可能維持乾燥,減少蛾蠓喜歡的環境,家裡自然就能少一些小飛蟲。

要想滅絕蛾蠓,還需要封閉隔離,阻斷蛾蠓進入家裡的通道,及時清潔,保持衛生。

必要時刻,殺蟲劑也可以用上,兩者比較,可能蛾蠓的危害更大一些。

如果小飛蟲進入眼睛該怎麼做?

大力揉搓一定是不對的,可能加速感染,損害眼睛,這時一定要用生理鹽水活純凈水沖洗,如果有不適的感覺,及時求助醫生說明情況。

千萬不要因為它小,攻擊性看起來不輕就疏忽大意,蛾蠓的危害必須重視起來。

文章參考:今日頭條

Click to show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