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等半世紀!混血女教師「愛上年輕有為學生」卻被命運拆散 深情守候55年「83歲嫁給初戀」:一生無悔

最真誠的愛莫過於:「分別多年,你早已白髮蒼蒼,我卻依然待你如初戀」。以下這位奶奶,即使曾遭受命運阻攔,依舊一心一意的愛著初戀情人,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,轉眼55年過去,深情的她終於得償所願,在83歲時和初戀結為連理!

2010年9月21日,大陸廈門迎來一對登記結婚的夫妻,這兩位新人是83歲的李丹妮和82歲的袁迪寶。

Advertisements

兩位老人互相攙扶而來,面帶甜蜜的笑容,幸福之情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。

李丹妮和袁迪寶的結合被稱為曠世之戀,感動無數人。

他們年輕時相知,55年未見面,斷聯幾十年,好不容易在耄耋之年再次找到彼此,在白髮蒼蒼中執手相伴。

兜兜轉轉,跨越半個多世紀,跨越重洋,他們終於走到了一起。

相識,照亮彼此的明星

Advertisements

1953年9月,大陸浙江醫學院迎來一批新生,袁迪寶就是其中之一。

當時,25歲的袁迪寶寒窗苦讀數年,滿懷熱情地投奔在知識的海洋裡。

他喜歡外文,選修了俄語。就在第一堂俄語課上,他遇見了中法混血老師李丹妮。

畢業於浙江大學外文系的李丹妮那時26歲,精通英、法、俄、中4國語言,常穿連衣裙,是眾多學生的女神老師。袁迪寶第一次見李丹妮就被她漂亮的眼睛、明媚的氣質所吸引。

李丹妮也注意到坐在窗邊的一個男生,眼神清澈明亮,認真聽講,他就是袁迪寶。很快,刻苦的袁迪寶成為了俄語課代表,與丹妮老師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。

因為袁迪寶對外文非常感興趣,當時學校沒有英文課,李丹妮就讓袁迪寶周末到家來補習英語。

Advertisements

那時丹妮和父母同住,她的父親是音樂家李樹華,爸爸是廣東人、母親是法國人,丹妮從小就生活在當地。

袁迪寶是福建人,與丹妮的父親都是客家人,去家裡補習時,他會與丹妮父親用客家話親切聊天,袁迪寶深受丹妮一家人的喜歡。

他們有很多相同的愛好,有聊不完的話題。那時,他們最喜歡的歌是美國電影《翠堤春曉》的英文插曲《當我們還年輕》,兩個人時常唱起:「當我們還年輕,在美妙的五月早晨,你曾說你愛我,當我們還年輕。」

Advertisements

他們會互相給予支持,李丹妮的混血身份讓她從小被大家視為異類,這是她心裡的苦楚。袁迪寶便常常安慰她,不要理會那些不懷好意的攪擾。

但李丹妮慢慢發覺袁迪寶明朗的面容上有一絲愁雲。

1955年,成都華西醫學院要和袁迪寶所在的專業進行合併,袁迪寶需要去成都繼續學業,也意味著他要與李丹妮分別。

在去成都的前一天,袁迪寶吐露了那個讓他憂愁的秘密。

Advertisements

原來,在他進入大學前一個月,家中長姐給他包辦了一樁婚姻,在家人眼中「門當戶對」的妻子,他並不熟知,何談愛情。但是既然嫁給自己,就不能對不起她,於是橫亘在舊式婚姻的牽絆和自由感情之中,袁迪寶很煎熬。

李丹妮得知後的第一反應是,「我沒有權利把幸福建築在另外一個女人的不幸上,去搶別人的幸福,這個結果我不能接受。」

當天回到家裡,她跟媽媽說了自己的態度,媽媽也同意這一決定,並且說:「現在沒有你的位置了。」

此後,兩人決定,只把對方當作兄妹般關心,李丹妮還叮囑袁迪寶:你要好好照顧你的妻子。

愛不該是自私的,更是理智和善良的。他們及時地轉身離開,也是對彼此的尊重和成全。

分別,成為刻在心底的名字

Advertisements

分別後,李丹妮和袁迪寶的生活就如同無法相交的兩條平行線。他們只能偶爾通過書信來獲得對方的消息。

一年後,李丹妮就跟隨家人坐上了去往法國的輪船。

而學業結束回到廈門的袁迪寶,與妻子黃秀雪相敬如賓,所賺的薪資除了零花錢都上交給妻子支配,李丹妮留給了他美好的回憶,而好好生活,不辜負身邊人,才是一個男人的責任和擔當。

之後,袁迪寶和妻子先後生下3個兒子。他還把一家5口的照片寄給法國的李丹妮。像跟許久未見的親人報喜訊那般,讓對方放心。

李丹妮把照片拿給母親看,母親看了半天,跟她講:「你放心,袁迪寶現在生活很幸福。」「從那一刻起,我的心就平靜了下來了。」

知道袁迪寶養孩子不容易,儘管李丹妮很拮据,但她仍買了奶粉、玩具寄到大陸,多年後她還數著孩子們的歲數,她一直惦念著他們。

初到法國時,丹妮的生活非常難,她的混血身份讓法國親戚瞧不起,還得靠祖母接濟生活。4年後,李丹妮才獲得法國籍。

那時當速記員比較賺錢,為了養活家人,李丹妮一做就是十幾年。

但她心裡一直想著她長大的地方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