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沒有餘震!氣象局坦言怪怪的「不確定是否異常」 專家預測「接下來強震地點」關聖帝君早預言

台東接連在17日、18日發生兩次,最大震度6以上的強震,造成花東地區出現重大災情,至今還有百人受困,救難人員正在積極救援當中,不過地震發生後餘震不斷,不少餘震強度也滿高的,讓很多民眾都不敢掉以輕心,就有專家表示,這次發生強震的地點其實過去太少人關注,接下來就有地方可能會發生大地震,引發不少人關注。

圖片來源:《ETtoday》,下同。

Advertisements



據《ETtoday》報導,這次強震傳出不少災情,除了花東地區,還有體育館的球場天花板掉落、高雄夢時代的樓層牆面龜裂等,讓很多人都很憂心,尤其距離過去大地震的日子「921」差不到幾天,也再度引起討論,成大地球科學系的教授饒瑞鈞透露,目前東部的斷層釋放能量後,還會有餘震,更不排除規模超過5,雖然判定餘震接下來北上的機率很低,不過會持續多久還不確定,比如1950年的餘震持續一個月,921則持續了半年。

Advertisements



不過最令他擔心的是,台灣有不少斷層,現在最該注重的應該是嘉南地區的斷層,他解釋台南以南到屏東,長期以來都有緩慢的能量釋放,但是台南以北卻沒有,其中中部曾發生過921,因此再度發生大地震的機率更小,因此切注意嘉南斷層,尤其西半部的人口較多,如果將來發生災情,預期將會比東部更嚴重;其中有網友在臉書社團「高雄大小事」發文說,年初的時候就有宮廟抽出今年的國運籤,上面寫著在農曆的4月或是9月前後,全台灣可能會有大地震,尤其要注意東部跟南部,由於跟教授說的不謀而合,這樣的巧合也引起討論。

Advertisements


事實上,今天(19日)最後一次的餘震,停留在早上的10點26分,後來就沒有出現足以發出預報的規模,讓氣象局坦言,不確定這樣是不是正常的現象,但也樂觀面對,認為也有可能是地震密集發生的階段過去了,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透露:「忽然就這樣停了,我們也覺得怪怪的,不確定是不是正常現象!」不過也認為接下來大地震的趨勢較低,要民眾不要太過擔心。

影、圖片來源:《ETtoday》、東森新聞 CH51



只能說大家還是隨時都要有防震意識,做好準備,發生事情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啊!



資料來源:《ETtoday》《ETtoday》《ETtoday》

先開門是錯的!強震來襲消防署曝「室內保命8招」:直接躲進去 「別慌亂逃戶外」破迷思

近日台東連續發生芮氏規模6.4、6.8強震,全台餘震不斷,花蓮玉里也傳出大樓倒榻、火車出軌等災情,氣象局表示,未來幾天仍要留意規模6以上餘震!地震發生當下,民眾該怎麼自保?之前消防署就曾分享「8大防災準則」,很多人都認為「得先開門保持暢通」,其實是錯的...一起來看看!

圖片來源:奇摩


據《三立新聞》報導,消防署提到,地震發生時,如果人位於室內,請遵守「8大抗震保命SOP」,以保護頭部、頸部為優先,並立刻趴下、掩蓋、穩住,千萬不要匆匆忙忙跑出戶外。


第一、地震出現、開始搖晃時,請優先保護自己,千萬不要慌亂逃出戶外。第二、 如果附近有掩蔽物,請直接躲進去,像是桌下,或朝牆角靠攏再趴下保護頭頸部,請注意牆壁上是否有潛在危險掉落物。第三、如果是躲在牆角或柱子旁,同樣要小心附近的家具、電器、燈具、書櫃或貨架等。

圖片來源:內政部消防署


第四、地震時最重要就是保護頭頸,應立即採「趴下、掩護、穩住」動作,躲在桌下或是牆角。第五、躲在桌下可握住桌腳,當桌子隨地震移動,桌下的人也可跟著移動,形成防護屏障。第六、除非你的所在位置剛好有潛在掉落物、或物品已開始掉落,否則趴下後請勿再移動。

圖片來源:ettoday


第七、若頭頂上方真的不安全,才能嘗試在地震中爬行,爬離高風險區域後馬上就地停下、掩蔽,直至地震停止。最後,請別往上看,以免被掉落的電燈、電扇或天花板等物品砸傷,日光燈可能會破掉,如果往上看,很容易被破片刺傷。


圖片來源:內政部消防署


地震時,「緊急逃難包」也要隨時備著,包包最好是輕量、容易取得的雙肩包,並於每半年檢查一次內容物,確保東西沒有壞掉或變質,至於內容物最好包括以下幾項:

1. 緊急糧食及水:瓶裝水、防災食品、真空速食食品

2. 醫療及清潔品:優碘、棉花棒、紗布、溫度計、口罩、常用藥物等等

3. 禦寒保暖衣物:內衣、外套、毛巾、雨衣、小型睡袋、鞋子

4. 貴重物品:各樣證件、少許現金和零錢

5. 其他像是手電筒、電池、打火機、瑞士刀、行動店源、可攜式收音機


下次再遇地震發生,希望大家都能保持鎮定,視狀況好好自保。


參考來源:三立新聞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